热点评论|诈骗350多万,饭圈生态真得净化了
近日,一起涉及“饭圈”的诈骗案,引起了多方关注。当事人王某通过打造“饭圈大粉”的人设,不到一年时间,骗取了其他小粉丝高达350多万元。这起骗局的流程并不复杂。王某本身是某艺人团体的粉丝,因为舍得花钱,所以能获得一些和艺人互动的机会,在粉丝群体中渐渐塑造起了“大粉”人设。
有了这样的人设之后,她开始在粉丝群、社交账号上售卖艺人演唱会门票、专辑及周边产品,且价格比官方价低很多。但其中很多是通过“高买低卖”的手段,也就是自己花高价买下,然后再低价卖给小粉丝。这种“赔本买卖”,进一步树立她有门路的威望,然后她就开始收割。从粉丝那里圈了大笔钱财,承诺帮买的东西却无法兑现。
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骗术,能够让极为广泛的粉丝群体中招?饭圈虽然表面上是喜欢某个艺人的粉丝集合,但实际上内部是存在着信息差、利益差的复杂生态。大粉因为舍得花钱,愿意积极参与艺人的各项活动,所以能够获得更多关于艺人的信息。而在其他小粉丝眼中,大粉所获得的资源、信息,是极有价值的,甚至很多小粉丝愿意付费去交换。
王某能获得众多小粉丝的信任,让他们愿意先付钱,是因为这是饭圈当中的常态。在饭圈中,明星的一举一动、艺人相关的任何物料,都有可能被商品化,而这类特殊商品的变现,就是按照从艺人到大粉再到小粉的链条层层实现的。
如果不是粉丝们多少存在盲目追星的心态,愿意为一些来源不明的周边付费,这个骗局无法得逞;如果不是饭圈内部相信“大粉”有各种特权,艺人相关的各种商品在饭圈内的流通可以不透明、不规范,这个骗局也无法得逞。
这次的案例是一个提醒,饭圈给行骗制造了适宜的土壤。饭圈内部交易的信息不透明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。
纵然没有王某这样的“大粉”骗子,小粉丝也有可能花很多的冤枉钱。
王某被追究法律责任是她咎由自取,可是在个人的贪欲之外,饭圈的这种生态也很值得反思。将饭圈内部的各种混乱暴露出来,让粉丝们看到可能存在的诈骗陷阱,进而提高警惕意识,对生态本身也是一种净化。
#素材积累 #防骗指南 #热点新闻事件 #新闻 #饭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