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FJ|22岁写于意大利研一结束时
在意大利第一年学年的学习就此结束,虽不善提笔,还是想在启程去芬兰前把这段时间的感受记录下来。/
从进大学的第一年起就萌生了出国的愿望,记得当时是一个人拖着一个26寸行李箱和一个背包坐7个小时火车去一个陌生城市上学,如今是一个人拖着28寸行李箱和两个背包跨越大洋去另一个国家求学。不变的是始终是一个人,始终明白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责。/
入学时的心态很简单-我现在不知道我想做什么,我想将去意大利的这段时间作为我的间隔年,不再像高中和大学时那样高强度地压迫自己学习和“进步”,慢慢寻找可以让自己感到舒服并长久从事的事情。/
人是不是非要成为什么呢?我想不是的。越来越觉得,人身上具备的更重要的品质是创造,这种创造是来自环境、交往、沉思与自身情感的融合与爆发。在拍摄一张照片时,我记录的虽然是当时的风景,但我的感情也投入在了当时当刻的情景,我把我自身的一部分也留在了那张照片里,照片内便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画面,还包含着我在某一时刻内心受到的触动,有了一种生命。我想留下一些什么,我也想带给外界一些什么,是什么呢,是一种美-可感知的美。/
与他人的交往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度过了起初的异国兴奋期后,又开始喜欢独来独往,推却了大多数聚会邀请,日日夜夜和黑塞、加缪、薇依为伴。我害怕浸在人群中而不被看见,害怕嘈杂带来的窒息感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如此难得,我不敢希求,我也知道,在独处中我能看见和成为自己。/
现在的我懂得以更亲近生活本身的节奏生活,对美的感知也更为具体。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美的,无论是否被人所感知,它们都在那里不动声色地参与世界的构成。当我走在路上,一阵风吹来,我可以感受到路边花儿的回应。这种回应只存在于自然中,我不去打扰,只静静地感受。不时的忧愁和痛苦不可避免,过去容易陷入自我拉扯的漩涡,如今尽力与这种情绪相调和而非对抗。当我完全地接受了它们,总能惊奇地发现它们帮助我成为了更完整的人。/
这一学年我去了很多地方,看了很多书,也有一些惊奇的际遇。至于学习,我不敢说有进步,不过我乐于让它暂时停滞,对我来说世界的变幻带给我的要比课堂重要许多。人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,万物都会消逝,快乐也是,悲伤也是。/
想要的少一点,得到的会多一点。
最后:
当人迷途时,充满活力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。今天是个休止,我的心要去与它自身相遇。-加缪
#INFJ #我的留学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