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姑娘……又黄了?”
李桂芳把菜刀一放,盯着坐在饭桌前扒饭的儿子,眼神里满是不耐烦。
“嗯。”赵铭闷声应了句,低头继续扒饭,像是这饭碗里能吃出点安慰似的。
“又怎么了?你这条件也不差啊,在镇上上班,家里又不是穷到喝西北风,怎么就没人看上?”
赵铭一口饭噎住了,咳了好几声才抬起头:“妈,你相亲时候说的那些话,是不是太……直接了点?”
“我说啥了?我不就跟她讲了嘛,咱家出得起十万彩礼,但前提是,婚后要住一起,我年纪大了,不能一个人在这守活寡。”
“妈!”赵铭一下把筷子摔桌上,“你又不是七老八十,才五十多,身体好得很!你为啥非得和我们一起住?”
“咋的?我跟你一起住,就是拖累你了?”李桂芳冷笑一声,“还不是因为你爸早走了,我一个人拉扯你到大,难道就不该享享福了?”
赵铭闭了闭眼,他知道,这话题永远说不清。
赵铭29岁,镇上卫生院药房上班,工作稳定,长相中等偏上,说不上帅气,但干净利索,踏实靠谱。
就是这三年,相了十几次亲,每次都是好好见了面,姑娘也都挺热情,回去之后就没下文。
后来有一次,一个和他相亲过的女孩跟他加了微信,聊天时说漏了嘴:“你妈那天说话太吓人了,还说你老婆要听她的,家里她说了算……我妈说,这种婆婆,不敢嫁。”
那一刻,赵铭挺懵的。
但也有点心酸。
那天的相亲,是镇上开药店的表姑介绍的,说女方是县城小学老师,人好又温柔。
见面那天,女孩穿了条浅绿色连衣裙,一坐下就对赵铭笑着说:“你妈好热情啊,我刚一来,她就拉着我说话了。”
赵铭还没来得及缓口气,就听他妈在旁边大声道:“姑娘,你长得真精神,我跟你说啊,我家铭子十万彩礼一分不少,但有个前提——得带我一起住,我就这一个儿子,我以后要是老了,媳妇不伺候,谁伺候?”
那姑娘脸上的笑僵了两秒,拿茶的手停顿了一下,客气地点点头:“阿姨,您保养得真好,根本不像需要人照顾。”
“哎,你不懂,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,带孩子多难啊,到时候你爸妈来伺候?咱家不兴这套,伺候孩子伺候公婆是做儿媳的本分。”
这一顿饭,赵铭吃得比凉菜还冷。
姑娘临走时和他说:“你挺好的,改天有空聊。”
结果第二天就拉黑了他。
“你要真想我好,就别再这么安排了。”那天晚上,赵铭坐在阳台上,看着院子外的灯光,给李桂芳摊了牌。
“你要是觉得一个人住太孤单,咱就在镇上给你租房,周末我回来陪你。”
“可你不能把我当养老工具,也不能把婚姻当交换。”
李桂芳站在门口,听着这话,眼圈一下红了:“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,想你结个婚,怎么就这么难?”
赵铭抬起头:“不是结婚难,是你把我搞得太难。”
“你是我儿子,我不靠你靠谁?”
“那我媳妇呢?她是你买的,还是租来的?”
这话像刀一样插进李桂芳的心口,她转身走进屋,屋里砰地一声关门,灯灭了。
之后赵铭沉寂了一段时间,谁也不联系,连亲戚提起他相亲的事,他都躲着走。
直到有一天,他接诊了一个药店来拿药的女孩,皮肤白净,说话柔声细语,还跟他开玩笑说:“你开的药比我家猫的保健品还贵。”
一来二去,两人慢慢熟络了。
赵铭没有急着表白,反而先告诉她家里的状况,甚至说得比现实还严重点:“我妈控制欲挺强的,说实话,我也挺怕她的。”
那女孩笑了笑: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”
赵铭沉默了一会,说:“我要成家,就要给老婆家一样的尊重。要不,我不结婚也行,但不能再为难别人。”
女孩看着他眼睛:“那你要是成家,我能选择不和你妈住一起吗?”
赵铭郑重地点头。
几个月后,两人领了证。
婚礼简单,在镇上小饭馆办了八桌,李桂芳一开始气得差点摔桌子,但看到儿子牵着儿媳妇笑得那么开心,她最终还是没说话。
搬出去的第一天晚上,她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客厅,回想这几年自己咄咄逼人,忽然眼眶有点湿了。
儿子终于成家了,她也终于,要学会一个人生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