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李桂芳,今年六十有一,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退休老太太。儿子李明结婚十年了,儿媳妇小敏,年轻漂亮,脑子也灵活,就是心眼太细,计较得很。我这人吧,没啥文化,也不太会说话,但这十年来,我是越活越明白,亲情这东西,一旦标了价,就不值钱了。
事情得从十年前说起。
那年,李明带着小敏第一次上门吃饭。那天我记得清清楚楚,头一回见未来儿媳,我心里高兴得很,鸡鸭鱼肉一桌子,炖的炖炒的炒,忙活了一下午。吃饭的时候,小敏挺拘谨的,一口一个“阿姨”,我听着不是滋味,但想着还没过门,也就没说什么。
吃完饭,小敏坐在沙发上看手机,我招呼李明进厨房帮我洗碗。我边洗边小声问他:“你媳妇咋还喊我‘阿姨’呢?你看她妈来咱家,我不也得叫一声‘妈’?”
李明挠挠头,说:“妈,人家说了,改口得给改口费,最起码得八百。”
我一听,差点没把手里的碗摔了:“八百?咋不去抢啊?我那时候改口,一分钱都没要。”
李明笑着劝我:“现在不兴那一套了,人家小敏说,不是钱的事,是个仪式感。”
我当时气得不轻,但也不好说啥。后来婚礼上,我还是硬塞了个红包给她,八百块整。想着她总该改口了吧?结果她还是一口一个“阿姨”,我脸都僵了。
从那以后,她就像是把“阿姨”刻进嘴里了,不管在哪,逢人就喊我“阿姨”。哪怕孩子出生了,她带着孙子来我这住,张口闭口还是“阿姨”,我这个当奶奶的,活活让她喊成了邻居大妈。
我忍了十年。
这十年,我帮着带孩子,小家伙一岁多就我一把屎一把尿伺候大的。她出去上班、旅游、聚会,孩子一扔就是一天,有时候连个电话都不打。我喂饭、换尿布、讲故事、哄睡觉,哪一样不是亲奶奶的活?可她倒好,孩子学说话的时候,她在旁边一个劲儿教:“叫妈妈——叫爸爸——叫阿姨——”
我那时候心里就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,但想着一家人和和气气最重要,也就咽了。
直到前几天,我彻底爆发了。
那天是我生日,家里热热闹闹请了几桌亲戚朋友。小孙子都快七岁了,聪明伶俐,就是嘴皮子不咋甜。小敏穿得花枝招展,一手牵着孩子,一边笑着对来人说:“来,跟阿姨打个招呼,叫声‘老太婆’。”
我当时站在厨房门口,听得清清楚楚,一时间天旋地转。老太婆?我辛辛苦苦把他带大,连个“奶奶”都没捞着,还变成“老太婆”了?
我抹着手走出来,声音都颤了:“小敏,你刚教孩子叫我什么?”
她愣了一下,然后笑着说:“哎呀,老人家嘛,孩子调皮,开个玩笑。”
我看着小孙子,他一脸认真地喊我:“老太婆,我想吃炸鸡。”
我心头“哐”地一下,炸开了锅。亲戚们都愣着看我,我眼泪都要憋出来了。
“你们也太欺负人了吧?我一个当奶奶的,被你叫了十年‘阿姨’,如今孙子开口就喊‘老太婆’?我到底做错了什么,连个名分都得不来?”
小敏撇撇嘴,李明在一旁也尴尬得低头喝水。我气得当场扔了围裙:“今天开始,这孩子我不带了!你们谁爱管谁管!”
亲戚们都劝我:“桂芳,别气坏了身子,为了孩子嘛,忍忍也就过去了。”
我冷笑一声:“忍?我忍了十年了,现在连个‘奶奶’都没了,还让我忍?不行,我不忍了!”
那晚我把自己的衣服都收拾出来,把家门反锁,从此不再搭理儿子一家。李明打电话来求我:“妈,小敏她没恶意,就是有时候说话不中听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我回了他一句:“她那八百块的改口费,我早就给过了,是她自己不愿改口,现在孩子也学坏了,我这奶奶当得太窝囊,不当也罢。”
后来,我搬去了老姐妹介绍的一家老年公寓,那里有会跳舞的,有爱唱歌的,还有一起打麻将的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没人叫我老太婆,只有人叫我“李姐”、“芳姐”,听着比“阿姨”“老太婆”暖心得多。
前两天,李明带着小孙子来看我,小家伙这次倒乖得很,走进来就怯生生地喊:“奶奶……”
我愣了一下,心里泛酸,又有点说不出的舒服。但我没笑,只是淡淡地说:“怎么不喊老太婆了?”
李明脸一红,小敏也难得没开口。我招呼他们坐下,给孩子拿了块蛋糕,笑着说:“奶奶这名字,可不是白喊的。”
从那以后,小孙子见我就甜甜地喊“奶奶”,而小敏……她还是时不时叫我“阿姨”,但我不在乎了,反正她不住我心里,孙子的那一声“奶奶”,就够我暖上半辈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