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归档:匿名

Q47如何看待无秘及匿名社交的发展前景

Q47.如何看待无秘,及匿名社交的发展前景

Q47.如何看待无秘,及匿名社交的发展前景

个人观点及分析方法Mark,仅供参考\n——————\n \n1.无秘是什么?\n可能00后都不知道无秘,无秘是2014年一款现象级产品,基于通讯录的匿名社交圈子。\n其原理:通过注册获取通讯录权限绑定一度/二度人脉,通过发贴、读帖、私信互动进行匿名社交。\n \n2.无秘的用户、场景、流程、心理诉求:\n用户:网络社交青少年;\n场景:满足青少年的社交娱乐、聊天交友、及青年白领的亲友及办公室人脉的gossip(场景类似美剧《gossip girl》里场景);\n流程:注册-获取通讯录-浏览帖-互动-发帖-私信(阅后即焚);\n心理诉求:安全需求(类学校门口的“奶茶店匿名墙”,匿名发布及获取信息)、爱与归属(类国外的“假面舞会”,安全无负担的社交)\n①窥si欲及猎奇心理\n②信息焦虑\n③身份安全性\n \n3.为什么匿名制社交越来越难做?\n无秘原则上是一个现象级产品,为什么它光速flop了。\n我个人认为,不仅它flop,其他匿名制社交也很难做,因为它的实施fz成本太低且管控太难。\n(这里引入前爱奇艺产品总监曹菲的观点——社交就是身份牌+技能牌)\na.身份牌+技能牌双暗:匿名社交,用户随便批个马甲就可以进行各种操作,commit crime成本极低管控极难;如无秘、豆瓣、天涯、猫扑等。\nb.身份牌亮+技能牌暗:需要手机认证/实名认证的社交或社区,管控难度小很多,用户有所忌惮约束;如微博、闲鱼、小红书、抖音。\nc.身份牌暗+技能牌亮:多是专业型社区,因涉及到专业性内容所以管控容易;如人人PM、CSDN、Github。\nd.身份牌亮+技能牌亮:多是实人社交或社区,众包式监督管理,管控最容易最轻量级,微信、钉钉、飞书、脉脉等。\n \n以前是上网,现在是在网,如果一个社交/社区产品完全是匿名且无规,那么极易滋生crime。\n所以,未来已经不是上网时代,也不是在网时代,而是“元宇宙”时代,我们每个人的平行时空下的网络世界,也应该是实名认证的(可以开辟某些隐身功能但不是广泛场景),从而保证网络及现实society的安定和秩序。\n \n#产品经理脑洞 #产品经理 #互联网 @薯队长 @知识薯